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用时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唐法成《瑜伽师地论释》科

    缘,故说此论:  一为显了遍计所执,情有理无;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理有情无,令舍增益损减执故。  为显了世间道理,证得胜义法门差别,令修无倒解故。  丙九、不相违有差别门  复有缘,故说此...故。  广义经中,说蕴、界、处、缘起、等,皆名瑜伽,摄一切境顺机宜故。  于如是等诸经论中,说一切境皆名瑜伽,总具四性,顺四法故。  丁、行瑜伽  戊一、略标释  行瑜伽者,谓一切行更相顺故,称...

    王孺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5073719.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然统其要归,则会通。以真谛故无有;俗故无无。 「无有」、「无无」同于「非有」、「非无」。 稍后的南齐义学大家刘□,由其所写的〈无量义经序〉(注29)中亦可看出其论空的精义: ...847下。 (注24)〈大智论抄序〉言「无当」、「无照」、「同轨」、「法 无异趣」,且不言「自然」。 (注25)〈大智论记〉:「(弘始)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乃讫。」《出三 藏记集》卷...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673948.html
  • 北周毁佛主谋者卫元嵩

    至好长斋,岂烦断  谷﹖放任妙同无我,何藉解空﹖忘功全通大乘,宁希般若﹖  文武直是,不观空有﹔权谋径成巧便,岂待变化﹖加官  真为受记,无谢证果。  262页  爵禄交获,天堂何必上界﹔罚戳见感,... ,亦固其所。独周武帝教并废,经像悉毁,沙门道士,并  令还俗。虽道教之废,非帝本意﹔然既黄冠缁流,同遭禁绝  ,亦足验心无彼我,事靡爱憎。而寻其事之所起,缘于卫元  嵩省寺减  246页  僧之疏...

    余嘉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474042.html
  • 天台化法四教“三藏教”之研究──以《教观纲宗》为架构(2)

    慈悲四弘誓愿,即是发菩提心也。’”[137]智者大师对于四弘誓愿于《四教义》云:  四弘誓愿者:一、未度者令度者:即是天魔外道爱见种,六道众生未度三界火宅之苦,令得度也。、未解者令解者:即是爱见...  四弘誓愿:未度者令度,缘苦;未解者令解,缘集谛;未安者令安,缘道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缘灭谛。对于爱见种众生,还在三界二十五有中轮回,缘生灭四谛,而起慈悲四弘誓愿,即是菩萨的初发菩提心。  2...

    正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974442.html
  • 佛教偈颂——中国诗歌的奇葩

    一小段开头相同。  愿将以此胜功德,回向无上真法界。  性相佛法及僧伽,融通三昧印。  如是无量功德海,我今皆悉尽回向。  所有众生身口意,见惑弹谤我法等。  如是一切诸业障,悉皆消灭尽无馀。  ...具备了很强烈的汉语特点,并随着汉语诗歌的发展由四言渐至五言七言乃至九言。上引偈为五言,今再引四言偈颂片段,出《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  日月摩尼,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3274534.html
  • 智顗「四意消文」的解经方法论

    便是隔别观因缘,能够双照即空即假即中,方是非通非别之圆观。是以智顗之观心释,实是在任一经文字句之间,磨练砥砺自己圆观众缘生法的能力,体会一色一香一字一句无非中道的境界。 观心释若...法华文句》的《法华文句记》中,︰ 言文句者,文谓文字,一部始终,故云文即是字,为所依。句谓句读,义通长短。故云︰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此亦不论色行等体,今但以句而分其文,故云文句。[[[4]]]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4074723.html
  • 《中观精要》意趣蠡测——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

    眼光、及深厚扎实的佛学素养,从中观应成派的角度,结合藏传佛教的学术传统,有针对性地论述了佛护、月称、寂天、阿底峡尊者等佛学大师关于“八不缘起”[[7]],“”[[8]],“无明”[[9]],“实相...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之特性;   [8]“”指作为缘起所生的诸法之事相的俗,以及作为一切万法所本具的不变的理体的真谛;分析真俗,是中观学的特色,也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把握中观...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274924.html
  • 恒强法师:原始佛教之中道(节选)

    中论》,一般认为是综论《般若经》的。而《般若经》虽然也说缘起、无常、无我,但已经不再立足于有情的身心而泛化为世界一切存在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一切法无自性空及世俗与胜义等全新思想与论题,也因此...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并在西欧、北美日渐流行。   所谓原始佛教,是指早期原汁原味的印度佛教,即自释尊初转法轮至佛教根本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之前的百余年为原始佛教时期,大致由释尊到阿育王时代。后来...

    恒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0276961.html
  • 班禅洛桑却季绛称(慧贤法幢)的历史()

    欺诳,  现如水月世俗性,如寻兔角中利钝,  离诸戏论为胜义。通达区分心,  仍持方便菩提心,空性大悲道心要,  此为诸法究竟髓。由修此道而获得,  离障功德虚空藏,究竟双运大手印,  此即三身之果...班禅洛桑却季绛称(慧贤法幢)的历史()  作者:云增·耶喜绛称大师   此后,大师返回扎什伦布寺在冬季法会中,为僧众讲演一切智根敦主(义为僧成)的行传。继于壬子年八月十九日,前往妥扪。先到...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4378281.html
  • 夷夏之辨与三教关系

    三破论》的基本观点摘录下来,同时进行辨析批判。综观全文,比较重要的论点可归纳如下。   1、针对“入国而破国”,《灭惑论》认为,大乘佛教灵活变通,之法以有导俗,以无入真,而且四等弘心,六度拔苦,...后来则主要体现为文化上的态度。佛教传入中国经受了“夷夏之辨”的考验,成为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汤用彤说:“南朝人士所持可以根本推翻佛法之学说有。一为神灭,一为夷夏。因二者均可以倾覆释教...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2078568.html